咖哩飯可以票選為外星人最喜歡的地球食物
只要宣佈咖哩飯,
外星人們一定抱以熱烈掌聲,歡呼叫好~
為母的我,
內心忍不住偷偷地雀躍。
(辛苦煮食的廚師一定可以體會如此的心情,期盼品嚐食物的人是以歡樂的心,享受所準備的餐餚,滿足味蕾的渴望~)
咖哩起源於印度,
對印度而言,
把多種香料混合在一起料理,就稱為“”咖哩“”!
印度的香料風格,
屬於多彩豐華,
每一個家有其獨特家族傳統秘方,他們熟稔於各式香料使用,常見的如丁香,肉桂,茴香,辣椒,薑黃,胡椒,肉荳蔻……數十種以上,“”Kari“”,“”Curry“”沒有所謂固定的香料它就是種“”香料們華麗的組合“”。
在世界上因各地飲食文化喜好,而發展出各自獨特的咖哩味~
台灣味的咖哩,
偏日本咖哩,甜味重,主因材料中加入果泥所至;
對於一個媽咪而言,味道討喜&營養兼備最為重要,即使喜好研究的我,也是使用市售的咖哩塊,而我的獨到之處,是在料理的方式與蔬菜的添加,盡求增加咖哩飯的營養價值。
1. 熱鍋,乾煎雞肉(帶骨雞腿肉或是雞排+雞肉條),
將肉品煎到黃金赤赤色,主要增添燉煮時的香氣;記得先撈起再進行下一個動作,否則雞肉容易轉為乾柴。
2. 放入洋蔥,蒜,菇類(毛豆也可喔~剛好沒貨,就捨之)等拌炒
(拌炒好的蔬菜類,軟甜並且已混合的肉的香氣)
3. 再加入紅蘿蔔,馬鈴薯,繼續拌炒,
此時別急著放水燜燉,炒過再燉,香甜味更重。
4. 放入水,開始燉煮
(我還是在水滾後,即關火,以燜燉法,讓食材慢慢入味)
5. 食材軟甜後,才放入咖哩塊與雞肉塊(我已先用廚房剪刀將雞肉剪小)拌勻,
再開火一次,滾後,續燜~
………………
我習慣在上午或前一晚就料理好咖哩,過夜後,食材更加美味;
家人食用前,
只需煮熱,溫熱時,別大火,一定要文火加以緩慢地拌合,避免底部沾鍋。
因為已煮好的咖哩醬多為蛋白質與澱粉,
為增加蔬菜纖維攝取,通常我習慣再燙一份青菜,讓家人一起食用😊
(這次是紅莧菜,有咖哩在,孩子們接受度提升百百)
圖為哥哥的份量,驚人的一大盤,佐以全糙米,營養百分百